推囧网-优秀网络推广平台! 网站快审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首页 >城市地名

临漳镇

提交网站
临漳镇
  • 邮编:056600
  • 区号:--
  • 人口:约7.5万人
  • 面积:48.64平方公里
  • 行政代码:130423100
  • 所属地区:河北省邯郸临漳县临漳镇
  • 时间:2023.09.01 15:35
  • 人气:
  • 临漳镇介绍

临漳镇(Linzhang Zhen),县0驻地。位于县境北部。面积48.64平方千米,人口7.50万人(2002年)。辖34个行政村,镇0驻南关村。磁(县)肥(乡)、临(漳)魏(县)、临(漳)柳(园)、临(漳)茶(棚)公路穿境。
1953年建城关乡1958年改红光公社,1961年更名城关公社,1984年改建临漳镇。1996年坊表乡并入。1997年,面积46.4平方千米,人口7万,辖南街、南关、东烟寨、洛村、东街、东关、李家村、东北角、北街、北关、西北角、西尚村、西街、西关、西南角、西烟寨、东南角、西五岔口、东五岔口、岗陵城、西后坊表、炉耳庄、郝辛庄、-营、刘庄、东岗村、西岗村、西辛寨、西前坊表、后赵、前赵、王明寨、东前坊表、东后坊表34个行政村。
-临漳县城简介
临漳县城:临漳县城,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北宋叫“理王”村。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知县杨辛奏迁县于理王村,始筑土城及四门。后经历任知县多次修建,逐步形成城郭,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临漳县城以十字街为中心,逐步形成“四街”、“四关”、“四城角”。
四街
东街: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东,故名东街。东街现有耕地1052亩,农业人口1156人。南街: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南,故名南街。南街现有耕地194亩,农业人口881人。西街: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西,故名西街。西街现有耕地881亩,农业人口1096人。北街:因该街位于县城十字街之北,故名北街。北街现有耕地1271亩,农业人口1811人。
四关
东关:因该村位于县城东门外,故名东关,清咸丰年间为东关厢。东关现有耕地464亩,农业人口771人。南关:因该村位于县城南门外,故名南关,清咸丰年间为南关厢。南关现有耕地213亩,农业人口860人。西关:因该村位于县城西门外,故名西关,清咸丰年间为西关厢。西关现有耕地202亩,农业人口524人。北关:因该村位于县城北门外,故名北关,清咸丰年间为北关厢。北关现有耕地1935亩,农业人口2787人。
四城角
东北城角:该村原名理王店,即理王村。因位于县城东北角,逐步演变为东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665亩,农业人口1123人。东南城角:因位于县城东南角,故名东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850亩,农业人口1161人。西南城角:因位于县城西南角,故名西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408亩,农业人口1752人。西北城角:因位于县城西北角,故名西北城角。该村现有耕地500亩,农业人口772人。
李家村
李家村位于县城东关东侧。据查,明永乐年间,李姓从-县迁此定居,形成村落,故名李家村。该村现有耕地2105亩,农业人口2335人。李家村是临漳县第一个党支部组织委员林源的故乡。
西上村
明正德年《临漳县志》记载:在县城西北一里许,设有“社稷坛”。社稷坛也称社稷台,后在此逐步形成村落,因在城西,取名西台上村,又称西堂上村,后简化为西上村。该村现有耕地748亩,农业人口1205人。
落村
相传曾在此落过天书,故名落书村,后简化为落村。北宋时即有落村。因村滨漳河,明正德年《临漳县志》记载为落村渡口。清乾隆年间为东、西二落村,咸丰年间至今为落村。该村现有耕地2580亩,农业人口1875人。
岗陵城
岗陵城历史悠久。《汉书》云:战国名将乐毅聘魏,被封为岗陵君,并为他筑城,曰岗陵城。据此,岗陵城早在战国时期已形成村落。该村现有耕地4600亩,农业人口3300人。
东烟寨、西烟寨
相传,此地原靠漳河,大雁栖落,烟雾缭绕,笼罩大地。后在此形成村落,名曰雁落寨、烟落寨。又据村民传说,原村紧靠漳河,时遭水患,村庄大搬迁,但不知迁往何地为好。于是村民将大量香箔点燃,叫神指点。香箔的烟落在何处,即在何处定居。此地为“烟落处”,在此定居,取名烟落寨。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烟落寨。清咸丰年至今为东烟落寨、西烟落寨。现简化为东烟寨、西烟寨。东烟寨位于县城西南二里,现有耕地518亩,农业人口619人。西烟寨位于县城西南二里,现有耕地1060亩,农业人口1374人。
东五岔口、西五岔口
明代漳河在此村附近流过,村北有五条路通向河口,因而该村得名五岔口。明正德《临漳县志》记载:五岔口。清乾隆年至今为五岔口。1962年该村一分为二,分成两个行政村:东五岔口、西五岔口。东五岔口现有耕地2820亩,农业人口1672人。西五岔口现有耕地1492亩,农业人口846人。
“坊表”村名由来及演变
“坊表”村早在北宋已形成村落。北宋有东王表、西王表。明正德年为东王庙、西王庙。清乾隆年为东坊表、西坊表;咸丰年为坊表庄、西坊表、西后坊表、东后坊表;光绪年为东坊表、西坊表、东后坊表、西后坊表。今为东前、东后、西前、西后四个坊表。东前坊表、东后坊表:据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从-县迁来之民定居“王庙”之东,取村名东王庙,后改为东坊表。因人口增多,村分为二,在南者称东前坊表,在北者称东后坊表。现为两个行政村。东前坊表现有耕地2005亩,农业人口2027人。东后坊表现有耕地855亩,农业人口914人。西前坊表、西后坊表:据《杨氏家谱》记载,明永乐二年,杨姓从-县迁居大善里村,村东有一座泰山庙,又称王庙,村名也逐渐叫成西王庙。明嘉靖年间,杨姓有人举官,嫌“王庙”二字不雅,村西又距兵部尚书石璞祖坟前的牌坊较近,借此改村名为西坊表。清代因受漳河水患,一部分人北迁,另建村庄,取村名西后坊表。原西坊表也改为西前坊表。现为两个行政村。西前坊表现有耕地1185亩,农业人口1149人。西后坊表现有耕地2435亩,农业人口2213人。
前赵坦寨、后赵坦寨
据查,宋朝时,一个有权势会武艺的人名叫赵坦在此建立村寨,取名赵坦寨。清《乾隆漳德府志》记载为赵坦寨。清康熙年间,漳河泛滥,把村冲毁,居民南移北迁,村分为二,在南者为前赵坦寨,在北者为后赵坦寨。现为两个行政村:前赵坦寨现有耕地1190亩,农业人口972人。后赵坦寨现有耕地1415亩,农业人口1208人。
王明寨
据传,元末明初有一员大将叫王明,领兵在此建过营寨,故村名叫王明寨。清《乾隆彰德府志》记载为王明寨。村名沿用至今。王明寨现有耕地3360亩,农业人口3072人。
东岗村、西岗村
岗村历史悠久、北宋已形成村落。北宋有南刚、北刚,明代仍之。清乾隆年为岗村集、东岗村,咸丰年为岗村庄、东岗村,光绪年为南岗村、东岗村、西岗村。今为东岗村、西岗村、南岗村、栗岗村。据传,历史上这一代常遭漳河水害,明代人们选此高地定居,取名岗村。清代发展为岗村集。后来人口增多,村分为二:东岗村、西岗村,现为两个行政村。西岗村系老红军老战士黄金贵的故乡。东岗村现有耕地2120亩,农业人口1700人。西岗村现有耕地1955亩,农业人口1940人。
-营
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北宋即有-。清代在此设营,故称-营。村名沿用至今。-营现有耕地2855亩,农业人口2167人。
刘庄
明初,刘姓兄弟二人从-迁此定居,取名刘家庄,后简化为刘庄,村名沿用至今。刘庄现有耕地1025亩,农业人口731人。炉耳庄:据《史氏家谱》记载,明洪武十三年,史意从-炉家村迁此定居,取村名炉家庄。清初,该村四角建了四座砖窑,形似炉加耳,遂名炉耳庄。村名沿用至今。炉耳庄现有耕地2555亩,农业人口2601人。
郝辛庄
据《郝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元年,郝姓从-迁居漳南王村垦荒营生。因王村北临漳河,时受水患,后部分郝姓西迁,另建新庄,名曰郝家新庄。后演变为郝辛庄。清咸丰年为郝辛庄,村名沿用至今。郝辛庄现有耕地2555亩,农业人口2204人。
西辛寨
明《嘉靖彰德府志》记载,北宋即有此村。北宋叫万金村。清康熙年间,漳河泛滥,将村冲没。居民迁此另建新村寨,故名新寨。清乾隆年为辛寨村,咸丰年为辛寨集,光绪年为辛寨村。1982年3月2日改为西辛寨。西辛寨现有耕地890亩,农业人口921人。

网站标签:临漳镇简介,临漳镇行政区划,临漳镇地图
相关推荐
  • 龙湖街道

    龙湖街道位于黑龙江七台河茄子河区。下辖:  230904005001111龙洗社区  230904005002111团结社区  230904005003111鹿源社区...

  • 郑峪村

    郑峪村位于上司乡北部,辖五个自然村,全村197户,619口人,耕地面积1657亩,村民小组6个,党员28人,贫困户34户,低保45人,五保8人,优抚3人,村民以种植玉米...

  • 巴音宝力格镇

    巴音宝力格镇位于乌后旗南端,是乌后旗旗府新址全镇总面积12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万亩,巴音宝力格镇可利用草场260万亩。镇辖三个农业村,六个牧业嘎查,四个...

  • 拱山底村

    六泉乡拱山底村地处陵川县东约20公里处,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69户、226口人、耕地面积370余亩。村党支部设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名,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1名,初...

  • 台亭村

    台亭村基本情况  台亭村位于沁水县西南土沃乡南山背后,全村共12个自然庄,560口人,耕地1700余亩,全村以农为主,村集体收入空白。  一、指导思想  以-理...

  • 龙山镇

    龙山镇位于富饶的慈溪大地的最东端,南面紧邻港城宁波,东北濒临杭州湾,329国道横穿腹地,距宁波市区仅30公里,交通便利。杭州湾大桥建成后,龙山至上海仅需1个...

相关分类

地名轮播

皖ICP备190011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