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囧网-优秀网络推广平台! 网站快审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首页 >城市地名

平遥县

提交网站
平遥县
  • 邮编:030600
  • 区号:0354
  • 人口:约49万人
  • 面积:1260平方公里
  • 行政代码:140728
  • 所属地区:山西省晋中平遥县
  • 时间:2023.09.06 16:17
  • 人气:
  • 平遥县介绍

平遥县,又称平陶县,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四周与介休市、祁县、吕梁市文水县、汾阳市、长治市沁源县等县市接壤,介于东经112°12′—112°31′,北纬37°12′—37°21′之间,南北平均长约40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总面积为1253.5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平遥县下辖3个街道、5个镇、8个乡。截至2022年末,平遥县常住总人口44.6731万人。

平遥县

平遥是山西省的文物大县,有300多处古迹。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汇通天下”的日昇昌票号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的鼻祖”,双林寺被誉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镇国寺万佛大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平遥主要景点还包括平遥县衙、文庙、清虚观、瓮城、城门顶、角楼、点将台等。平遥县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云南丽江古城、四川阆中古城、安徽歙县古城并称为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2022年,平遥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7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9.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4.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13.4:31.4:55.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平遥县辖5镇19乡,即:城关镇、东泉镇、洪善镇、段村镇、宁固镇、岳壁乡、达蒲乡、南政乡、沿村堡乡、王家庄乡、襄垣乡、千庄乡、朱坑乡、辛村乡、果子沟乡、孟山乡、南依涧乡、卜宜乡、梁坡底乡、普洞乡、杜家庄乡、香乐乡、西王智乡、净化乡,行政村350个(自然村426个)及居民委员会6个(东城、西城、南城、北城、中城、西关)。

2001年,全县撤并乡镇。城关镇更名为古陶镇,岳壁乡的干坑、十九街、城南堡,达蒲乡的闫壁,南政乡的新南堡、新庄等6个行政村划归古陶镇管辖。达蒲乡更名为中都乡,梁坡底乡并入岳壁乡,王家庄乡并入南政乡,辛村乡和南依涧乡并入朱坑乡,沿村堡乡并入洪善镇,普洞乡并入段村镇,果子沟乡并入卜宜乡,千庄乡并入东泉镇,净化乡并入宁固镇,西王智乡并入香乐乡。撤并后,全县辖5镇9乡,即:古陶镇、岳壁乡、南政乡、中都乡、洪善镇、襄垣乡、朱坑乡、东泉镇、孟山乡、卜宜乡、段村镇、宁固镇、香乐乡、杜家庄乡。

2002年12月,撤并村组,350个行政村(426个自然村)撤并为273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

2003年4月,6个居民委员会改为东城、西城、南城、北城4个社区工作站,隶属于古陶镇社区管理委员会。

2005年7月,撤销古陶镇社区管理委员会,4个社区工作站变更为东城、西城、南城、北城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至2005年底,全县辖5个镇、9个乡、273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及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9月,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撤并为古城、城东、城西3个街道。全县辖5个镇、9个乡、273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及3个街道、16个社区。

2021年4月,撤销孟山乡,整建制并入东泉镇。以原孟山乡和原东泉镇的行政区域为东泉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东泉村;洪善镇的尹村划归古陶镇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10月,平遥县下辖3个街道、5个镇、8个乡。平遥县人民政府驻古陶镇曙光路13号。

风景名胜

平遥古城墙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县级城池之一,至明洪武三年(1370年)扩建重筑,并逐步完善成为砖石城墙。以后至清末共进行过26次修缮、补建。现存的平遥城墙,平面略呈方形,周长6.2千米。整座城墙由墙身、马面、挡马墙、垛口、城门以及瓮城构成。墙身高平均为10米,底宽8—12米,顶宽2.5—6米。城门六道,南北各一,东西各二,环城共有72座敌楼,垛口3000个。平遥城墙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在古代军事防御和建筑技术上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物价值。1997年12月3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文组织正式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清虚观

现为平遥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东大街。始建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现存建筑为元明所建,其龙虎殿之悬梁吊栋结构,奇特别致。中轴线上道教遗存,立体地展示中国道教文化;东西厢房展示的文化珍品,异彩纷呈,呈现了平遥从远古洪荒时代开始的悠悠历史、灿烂文明;内藏大量的道教史迹和书法艺术的珍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唐宋铁佛与元代彩塑龙虎二将为国内罕见珍品。是平遥现存最人的道观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

位于平遥城隍庙街,初建于北宋年间,后来屡有修葺,是按照“天人合一”的礼制,以城内南大街为轴,同平遥县衙东西相对称,城隍庙居上首,由山门而入,过前院,灶君庙和财神庙分置于东西两侧,左右互通,庙宇相连,组合成“诸神共居一庙,连袂同受香火”的奇特景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满布殿宇屋顶的琉璃艺术以蓝、绿为主,黄色相间组成的青冷色调,渲染了神秘的意境,其仙人走兽、龙吻脊刹,造型精美,色泽如初,是清代琉璃工艺杰出的范例。

平遥惠济桥

位于县城下东门外东北300米处,横跨惠济河下游的南北两岸。惠济河,古名中都河,清光绪八年(1882年)《平遥县志》载:“中都河建木桥处属京师孔道,往来云集,向因无桥,利涉艰邓难,邑善信刘泽民等慨然倡首…肇建石桥于康熙十年(1671年)三月”。可见,都河桥原为木板桥,清康熙十年(1671年)始筑石桥。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历经经两任知县主持,将石桥补筑修葺,由原来的五孔接为九孔,始得“九眼桥”之俗称。这座联拱石桥在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几经补废起衰,遂成康庄夷路,一向贯通南北。

双林寺

位于平遥县城西南六千米桥头村的北侧,是一座典型的汉化佛教寺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3日与平遥古城、镇国寺一同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表决通过平遥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双林寺以其精湛的彩塑享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的美誉。双林寺大院、双林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整座庙群建在三米高的土台基上,四周枣树成林,明时于寺庙外围建一匝高大的夯土围墙,外观颇似一座小城堡,甚为壮观;寺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东部为经房。

平遥九龙壁

位于平遥古城城隍庙街平遥文庙东侧,建于明朝初期,是原太子寺的照壁。1977年毁于洪水,后修复。平遥九龙壁系明代早期遗物,原为太子寺山门照壁,该寺(已毁)奉祀佛祖释迦牟尼成佛前任迦毗罗卫国净梵王太子的塑像。壁通高4米,宽约20米,下筑青砖须弥座,顶部灰瓦覆盖,饰五脊六兽。平遥九龙壁的建筑结构,颇具艺术魅力,以泥陶为胎,裹以黄绿蓝紫黑白等多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整个壁身,以青绿色的汹涌波涛、蓝色的云雾、黄色的流云等作衬底。堪称古代壁塑之极品。

日昇昌

中国最早的第一家票号,创立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左右,原经营颜料,初时利用自家分号帮人兼营汇兑,后发现获利丰厚,遂投入三十万两白银改颜料庄为票号,取名“日昇昌”,即取其“旭日初升,繁荣昌盛”之意。继日昇昌之后,全国前后一共设立了51家票号,山西就有43家,其中平遥22家。日昇昌一院、在院中,办公机构有两间,一间信房,一间账房。存有当年票号的一些帐本和信稿,是在1995年开放这处宅院的时候,从室内顶棚上揭下来,经过清洗整理成册,一共整理出二十本帐本,四十本信稿。

协同庆票号

是中国钱庄(票号)博物馆,位于平遥古城南大街,协同庆票号旧址,该票号创立于咸丰六年(1856年),由小到大,迅速崛起,为票号兴衰之缩影。中国钱庄(票号)博物馆有中国最大的钱币展厅,是研究中国近代金融、货币发展史的重要基地。协同庆钱庄票号由平遥米姓财东和榆次的王姓财东当时投资3.6万两白银创办的,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停业于民国二年(1913年),全长58年,58年共有33家分号,远至日本、俄罗斯都有他的分号,是晋商票号业当中发展速度最快,经济实力最强大的一家,占地面积2880平方米,分为七个院子,主要是后面有一座特大型的地下金库。

镇国寺

原名京城寺,座落于平遥古城东北12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963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一城两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殿“万佛殿”保存了五代时期的建筑风貌,是全国罕见的五代建筑。五代为时短暂,文物建筑遗存甚少,殿内的五代彩塑尤为奇缺。万佛殿建筑与殿内彩塑为研究中国建筑史和美术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

二郎庙

位于平遥古城北大街79号,是中国现存唯一专门供奉二郎神的庙宇,北临北门脚下,南距票号日昇昌200米。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远溯5000多年前的“始祖”黄帝,发端于2500多年前“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平遥古城二郞庙创建于清代,是由3000多平方米、11座建筑群组成的气势弘大、结构严谨的庙宇。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共三进院落,由正殿、玉皇殿、列宿殿、元辰殿、东岳殿等十余座殿堂组成,在我国祠庙建筑中堪称珍品。

白云寺

位于平遥县城南19千米梁家滩村西宝峰山南麓,全称“白云禅院”,曾名“西域寺”。全寺依山势南向构建,层次叠上,别具一格。共计四进,衢道能上下,回廊可周旋。据现存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十一月碑碣推断,白云寺初建于明代成化年间。时有绅士侯伯威,汾州平遥县南良庄人,在当地口碑颇佳,“头畜旺盛,地产积粟俱有千万”。侯伯威在本庄南西峪有承粮山庄一处,为求神灵庇佑,侯独资在此建一“白云庵”,后又扩建为白云寺,并将该处庄田赠为寺产僧业,以供自养。

清凉寺

在平遥县卜宜乡永城村北,因文殊菩萨设道场于清凉宝山(五台山)而得名。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平遥县志》载,清凉寺初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后在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嘉靖十六年(1537年)、隆庆五年(1571年)重修或葺新,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重妆佛像。清凉寺山门为砖拱窑洞五间,再往两旁为钟鼓楼残址,山门顶上原有关公阁,“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穿过中殿即达清凉寺正院,正殿称“七佛殿”,东西殿是观音殿和地藏殿,早年供有“十八罗汉朝观音”和“十殿阎王拜地藏”,由此可推知中殿原为“四大天王拜弥勒”,显然是明清代佛教祀奉格局。

慈相寺

位于平遥城东8千米的冀郭村,初建于唐开元年间,原名“圣俱寺”,后因该寺一直由佛教慈恩宗僧人住持,故于北宋皇祐三年(1051年)朝廷赐额,改名“慈相寺”。慈恩宗是中国佛教的宗派之一,源于古印度佛教的瑜珈宗,其创始人是唐代高僧玄奘及其弟子窥基。回国后住长安大慈恩寺八年,潜心翻译研究佛经,对佛教哲学和修行观有了新的独到见解,创立佛教宗派,后人以其所居而称为“慈恩宗”。唐高宗永徽四年(653),日本僧人道昭来华,从师玄奘受教,使慈恩宗传入日本。

金庄文庙

位于平遥县城东十里之金庄村,规模虽小,然规制齐全。始建于元代,只有中轴线建筑,现除棂星门被毁外,大成殿、东西庑、明伦堂、泮池、状元桥等,都基本完好。小小乡村,也自建文庙,历史上在全国也较少见,堪称平遥历史文化的特色之一。

网站标签:平遥县简介,平遥县行政区划,平遥县地图
相关推荐
  • 岭东街道

    岭东街道(LingdongJiedao) 代码:220381005 邮编:136100  岭东街道面积5.7平方千米。人口38670人。办事处驻通钢路1069号。辖兴盛、通钢、公园、先锋、工...

  • 吉生太镇

    吉生太镇位于四子王旗所在地西北部。西与达茂旗交界,东与忽鸡图镇为邻,南与乌兰花镇接壤,北与查干补力格苏木、红格尔苏木毗连。地处东经111°21′—111°34′...

  • 管家务回族乡

    永清县管家务回族乡建立于1984年,位于县境最北部,东与廊坊市广阳相望,西与固安县接壤,北与北京市大兴区相连。全乡幅员面积33.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22158...

  • 徐汇区

    徐汇区   徐汇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区的西南部。东经120.26度,北纬31.12度。东以瑞金南路、陕西南路与卢湾区比邻;并濒临黄浦江,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南以虹...

  • 康馨园社区

    康馨园社区:位于康乃馨城小区。...

  • 大交镇

    绛县大交镇位于绛县东北端,与临汾市翼城县接壤,地域面积7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农业人口2200余人。镇政府所在地大交村。  大交镇历史悠久,...

相关分类

皖ICP备19001157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