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囧网-优秀网络推广平台! 网站快审 免费注册 会员登录
首页 >城市地名

黔江区

提交网站
黔江区
  • 邮编:409000
  • 区号:023
  • 人口:44.5万人
  • 面积:1397平方公里
  • 行政代码:500114
  • 所属地区:重庆市黔江区
  • 时间:2023.09.03 12:48
  • 人气:
  • 黔江区介绍

黔江区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东临湖北省的咸丰县,西界彭水县,南连酉阳县,北接湖北利川市,是渝、鄂、湘、黔四省市的结合部,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重庆市主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东西宽45公里,南北长90公里。全区幅员面积为2398.7平方公里。全区共3个街道办事处,12个乡、15个镇、489个村民委员会。区内交通便捷、信息灵通,国道319线和黔咸公路在此交汇,渝怀铁路横穿黔江境内,黔江舟白机场已经完工。
黔江境内遍布名山大川,自然景观珍奇独异。是一片神秘、美丽的土地,这里大自然造就了武陵山的奇峰延绵、怪石林立、奇峰异彩,危岩深峡、溶洞密布;有深山明珠—小南海地震湖,湖水清澈如镜、湖周秀峰环立、内、外八景格外诱人;神秘的官渡峡等景色更是美不胜收;仰头山层峦叠嶂,林海浩瀚,林中色彩斑斓,幽深迷人;万涛烈士故居等更值一观。
地处武陵山脉腹地的黔江自然风光神秘怡人。境内山雄水秀,植被葱郁,野生动物繁多,一片净土恰似重庆的“后花园”。其中地震堰塞湖小南海为重庆市第一大天然湖泊,碧水绿岛,四围青山,其地震遗址保存得极为完整。干支流纵贯黔江的阿蓬江河谷风光优异卓绝,在黔江境内形成了两大原始峡谷,两大天生桥群以及间歇泉、温泉、地下暗河、溶洞等自然奇观,令人叫绝。雄壮的武陵山奇峰异石,尚存的寺观或遗址折射出当年的宗教繁盛。此外还有仰头山森林公园、大板营原始森林以及八面山、麒麟盖、石钟山等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令人目不暇接,留连忘返。
自然地理
地质构造
黔江区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北东方向展布褶皱断裂明显。主要构造有阳洞背斜、濯河坝背斜、筲箕滩背斜、八面山背斜和郁山背斜,出露岩层以震旦系变质岩系为基底,到白垩系为止,接受了厚达数千米的巨厚沉积岩系的淀积,出露地层及岩性由老到新为:下古生代发育完全,寒武、奥陶系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下中老留统以砂页岩为主,厚500米,上泥盆系以石英砂岩为标志,缺失石炭系;二迭系起伏于中老留统或上泥盆统之上,以石灰岩为主,上下二迭统底部均夹页岩,共厚1000米左右;三迭系连续沉积于二迭系之上,下统为灰岩、白云岩,中统为紫色砂页岩与灰岩、泥灰岩,共厚1300米;侏罗系假整合于三迭系之上,以砂页岩为主,夹少许生物碎屑灰岩;上白垩统零星分布于正阳山间盆地内,为紫红色砂砾岩;第四系地层分布于现代河床附近,构成河流的一、二级阶地,除河流冲积层外,普遍只有冰碛物。
地形地貌
黔江区地形地貌受地质拼迭的控制,山脉走向多与构造线方向一致,为北东—西南走向。从东至西,灰千梁子、五福岭、麒麟盖、八面山、山塘盖和贾角山等山脉近于平行,形成岭谷相间地貌。境内大部分地区以低中山为主,山地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5%,丘陵面积约占10%,其中5%的面积为河谷平坝与山间盆地。境内山峦起伏,溪河纵横,岭谷相间,地势东北高,西南部低,最高峰灰千梁子主峰海拔1938.5米,最低点为黑溪河谷马斯口,海拔320米,相对高差达1618.5米,一般为500—1000米,层浅—中切割中、低山地形。沿北东—南西向谷地发育主干河流,沿西北—南东向谷地分布其支流。主支流在平面上呈棱格状展布。全区海拔1400米以上地区占幅员面积4.04%,1000—1400m地区占17.18%,500—1000m地区占59.29%,500—700m 地区占14.45%,500米以下地区占5.04%。
气候概况
1、气候特点:黔江区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性气候。境内地势较为复杂,海拔高度大多在500——1000米,相对高度差较大。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季风明显,但辐射、光照不足,灾害气候频繁。气候具有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立体规律,是典型的山地气候。
气温:全区多年年均气温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9℃;1月最低,为4.3℃。大于0℃的活动积温为3201—5471℃,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134—5471℃。无霜期223—309天,平均等273.5天。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1—1389mm,月季分布不均,夏季(6—8月)515.2mm,集中了全年的42.9%;冬季(12—2月)67.0mm,仅占5.6%;春季(3—5月)328.0 mm;秋季(9—11月)289.9 mm。各月之中,6月最多,为205.8 mm,占全年降雨量的17.1%;1月最少,为18.8 mm,仅占1.6%。
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其中夏季最多,为501.9小时,占全年的43.0%;冬季最少,为135.2小时,仅占11.6%;秋季270.0小时;春季259.1小时。月际变化大,2月39.3小时最少,8月209.1小时最多。2至8月缓慢增加,8月之后则急剧减少。
2、主要气象灾害
干旱:以季节分,该区有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和冬干。以伏旱(伏秋连旱)最为突出,而春旱、冬干和夏旱次数不多。1959—2001年42年中有24年发生伏旱(伏秋连旱),共30次。从强度看,重伏旱8年,严重伏旱4年,持续时间最长为1990年的7月19日—9月20日的伏秋连旱,达63天。无伏旱年一般也有一段至几段高温少雨时段。重伏旱对该区农业生产是一个严重的制约因素。1959年—2001年该区还发生春旱10年,夏旱2年。
暴雨、洪涝:24小时降水量大于50毫米称为暴雨,暴雨最多年份达8天,最少仅1天。1960年—2001年该区共发生129次暴雨,每年平均3次。5—9月累计达120次,占全年的93%。6月有36次,占全年的28%,为各月之冠。24小时降雨量大于100毫米或连续3日总降雨量大于150毫米称为洪涝,它常引起山洪暴发,危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按天气标准统计我区1960—2001年共出现洪涝9次,机率21%,其中初夏3次;盛夏3次;初秋2次。洪涝的时空分布极其不均,且受地形影响较大,常发生局地洪涝。
大风冰雹:大风冰雹是一种局地灾害性于天气,它直接危害农作物,可摧毁房屋,是一种严重的气象灾害。我区1960—2001年42年中,有27年共发生风雹45次,其中3月最多,共发生11次,约占总次数的25%;除1、2、10月外,其余月份均有发生。我区大风冰雹危害的主要几条线是:皇后寨到贾角山的东南山麓;鸡公山附近的后坝经小南海到中塘;八面山东南山麓的丰山到册山;麒麟盖西南麓的杨柳经鹅池到石家;灰千梁子东麓的早化经马喇到邻鄂等。
春季低温:春季低温指3月中下旬连续4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时段,一般指寒潮低温,是该区春播期间的主要气象灾害。其发生机率几乎在100%,有时有两个甚至3个低温阴雨时段。一年发生一个时段的有16次,占53%,两个以上时段的占47%,平均每个时段持续6.8天,持续时间最长的达21天。
绵雨:该区绵雨主要有5—6月(双抢)绵雨和9—10月(三秋)绵雨,绵雨对农作物关键期影响较大,如5—6月的绵雨对抢收不利,9—10月的绵雨给大春籽粒造成霉烂。其中,9—10月绵雨较多,一般占60%,5—6月绵雨占40%,持续时间最长为1975年三秋绵雨,持续达13天。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区内矿产资源品种较多、分布广、储量大、品位高。区内总计矿产地11处、10个矿种,矿(化)点14处。现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主要有铜、铁、硫、煤、磷、铝、锌、汞、石膏、高岭土、冰解石、莹石、重晶石、明矾、石灰石、石英石、矿岩等矿藏。其中,铝土矿(D+E级)储量为1148。9万吨;铅锌矿储量为70万吨;原煤储量为3288.9万吨;莹石储量40多万吨,石灰石储量1亿吨以上。全区共有18对煤矿井,全区设计能力为51万吨/年,全区实际生产能力为19.8万吨/年。此外,砂岩、方解石、粘土、锑矿等矿产资源也十分丰富。
水能资源:区内河流众多,大小溪流密布全境,水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6.6万千瓦,其中阿蓬江为10多万千瓦,可开发量为近10万千瓦。全区水资源总量为15.83立方米,人平4066立方米,亩平2.6立方米,高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已开发利用的主要水电站有:
大河口电站:装机3×2.5万千瓦,年发电量3.98亿千瓦时。
渔滩电站:装机4×3000千瓦,年发电量8141万千瓦时。
舟白电站:3×800千瓦,年发电量1630万千瓦时。
双泉电站:装机2×1000千瓦,年发电量度1210万千瓦时。
深溪河电站:装机2×500千瓦,年发电量661万千瓦时。
嘉禾电站:装机3×200+2×800千瓦,年发电量781万千瓦时。
历史沿革
黔江,《禹贡》为梁州之域。商周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为涪陵县地。
黔江置县始于东汉。建安之年(201),益州牧刘漳接受涪陵县令谢本建议,析涪陵县置涪陵、永宁、 丹兴、汉葭四县。丹兴县治设于今联合镇(古称楠木坪)。
清光绪《黔江县志》:"黔江,邑邻五溪,界古黔州及施州,为川楚僻路,天下有事,易扰难靖"。这里,与彭水、酉阳、秀山等地联片,史称"蛮夷之地"。蜀汉延熙十二年(249)五月,涪陵人徐巨杀都尉反,后主遣大将邓芝征讨,徐巨战死。事后,徙徐、蔺、谢、范等数千家于成都。公元280年,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涪陵郡下设涪陵、汉葭、汉夏、汉平等四县,丹兴废,其地入涪陵、汉夏二县。
西晋永嘉(306),今酉、秀、黔、彭等地"没于蛮僚",历宋、齐、梁、魏、周等250余年。
北周保定四年(564),涪陵少数民族首领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中原王朝,因而在彭水置奉州(建德三年改名黔州),县为其属地。
隋开皇五年(585)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治所均设今县坝乡县坝村。大业三年(607)废庸州,石城县隶属巴东郡。《隋志》:"巴东郡统县十四,北极巫山 、秭归,南至石城、务川最。石城县广矣。"
唐武德元年(618)石城县改属黔州,其县治移无慈城,即今县坝老鹰关。贞观四年(630)迁今联合镇。天宝元年(742)改名黔江,属黔安郡(黔州)。
五代十国时期,黔江属黔州。嘉庆《四川通志》:"天夏七年(90)年建据蜀,后唐长兴五年(935),孟知祥据蜀,黔州地属之。"
宋、元之际(960-1368),黔江"半没于夷。"清咸丰《黔江县志》:"黔江自宋、元以来,半没于夷,为龚、胡、秦、向四土豪所据。龚据水寨,秦据册山,胡据峡口,向据后坝。"县境周边为唐崖、忠路、大旺、石柱、酉阳等土司包围,对县境不断扩张蚕食。至元二十二年(1285),明玉珍据川,称帝10年,黔江县为其属地。
黔江地处川东鄂西交界处,周围土司长期争战不休,-和地区矛盾尖锐复杂。因此,明王朝视这里为"地处蛮疆,犬牙交错"的军事要地,数次陈重兵于黔。洪武五年(1372)蓝玉征黔,省黔江入彭水县,洪武十年(1378),蓝玉再次征黔,驻官兵1216名,置黔江守御千户所。洪武十四年,复置黔江县,所,县并立,文武兼治。黔江守御千户所隶四川都司所属的重庆卫,持续275年。
清初,黔江县属重庆府。康熙元年(1662),改黔江守御千户所为黔彭营,镇守黔江,彭水等县,兼辖酉阳、石耶、平茶、邑梅五土司。雍正四年(1726),改黔江县为黔江万。十二年(1734),含彭水县升为黔彭直隶万。为万治。十三年(1735)酉阳土司"改土归流"后,置酉阳直隶州,废黔彭直隶万,复置黔江县,属酉阳直隶州。
1911年11月13日,黔江"反正",成立军政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黔江直属省。在四川"防区制"时期,黔江属刘湘防区。24年(1935)川政统一后,黔江属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即酉阳专区。抗日战争中武汉失守后,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部份机关迁驻黔江正阳乡大路坪。1946年,川黔湘鄂边区绥清公署(辖五十六军)设于黔江县城,以控制恩施、酉阳、铜仁、永顺、涪陵、芷江等6个专区及其县份。
1949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黔江,11月25日,成立黔江县人民政府,隶属川东行政专区。1950年1月23日,置酉阳专区,领酉阳、秀山、黔 江3县。1952年9月,酉阳专区并入涪陵专区,黔江随之属涪陵专区。198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县,建立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次年11月13日举行自治县成立大会,宣布自治县成立。
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从原涪陵地区10县中将酉秀黔彭石五个自治县划出单设)成立四川省黔江地区,同年11月挂牌办公,辖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
1997年纳入重庆直辖市管理,同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四川省黔江地区",成立"重庆市黔江开发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重庆市黔江开发区、黔江土家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隶属重庆直辖市管理,也是重庆市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
地名演变
朝代 建置名称 隶属关系 县治
东汉 丹兴县 巴东属国 楠木坪
三国蜀汉 丹兴县 涪陵郡 楠木坪
晋 “没于蛮僚”
宋、齐 “没于蛮僚”
梁 “没于蛮僚”
魏、周 “没于蛮僚” 奉州、黔州
隋 石城县庸州 巴东郡 县坝乡县坝村
唐、五代 黔江县 黔州 联合镇
宋 黔江县 黔州、绍庆府 联合镇
元 黔江县 绍庆府 联合镇
明 黔江县 重庆府 联合镇
清 黔彭万、黔江县 重庆府、酉阳州 三屯乡
民国 黔江县 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三多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县 酉阳专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涪陵专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黔江地区 联合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川省黔江地区 四川省 联合镇西山北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开发区 重庆市 联合镇西山北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 黔江区 重庆市 城西办事处
文物古迹
渝东南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首次记录
1985年12月底,在黔江区冯家坝镇茶花村红土弯老屋基洞出土了大批打制石器和更新世哺乳类化石,共得化石一百多件,多为动物牙齿,还有少量的骨骼碎片。初步鉴定,有哺乳动物化石二十一种,爬行动物一种,鸟类一种,无脊椎动物二种,共二十四种。还采掘到八百多件打制石器材料。其中包括原料、半成品、残片及石制品。12月29日至1986年元月5日,在秀山扁口洞发掘到更新世哺乳类化石达二十八种,其种类之多,居全省第二位。两地的重要发现,以大量的实物资料证实至少在一万年以前,渝东南地区就留下了人类祖先的足迹。
曾侯乙鎛
战国时,楚国属下曾侯乙遗物。1982年鉴定为一级文物,青铜制品,完整无缺,通高38厘米,颈端有悬纽,甬首为蝉纹,甬腹变与纹,还有铭文30字。1951年收集于酉阳龙潭王勃山家,黔江区珍藏。
虎纽錞于
镦于是春秋、战国时的一种军乐器,顶上铸虎纽,名虎纽镦于。“虎”是巴人的图腾,巴人也学会了制作这种乐器,并以虎形作为标记,可知是巴人的遗物。经鉴定为一级文物。青铜质重12.5公斤、高53厘米、胸围101厘米。1956年征集于黔江正谊乡白泉村(今寨子乡大路村),2件珍藏于黔江区。
编钟
春秋、战国时的宫廷乐器,视为国宝,当时的巴国已学会了制造这种乐器。涪陵小田溪出土一套大小12个编钟。黔江区文管所珍藏于濯西乡杨家湾出土的编钟2个。彭水猴栗乡富山村一农民捐赠编钟一个。珍藏黔江区。
铜钲
又名丁宁,它和镦于配合指挥作战,亦系春秋、战国时的军乐器。对研究春秋、战国时的冶炼、音乐、军事都有一定价值。蚕纹铜钲和变形鱼纹铜钲各一个。黔江区珍藏。
甬钟
西周时的青铜乐器之一,是编钟的一种,击撞,其音优美、悦耳。重12公斤,通高32.5厘米,钟身一次铸成,无合范痕迹。,一口出生于距酉城约10公 里的青山;另一口收集于民间,黔江区珍藏2口。
汉铜币、铜器
汉代遗存的铜币、铜器很多。有黔江区文物管理所珍藏有正阳团结村鲤鱼池出土的两汉“半两钱”,还有东汉“五铢钱”、王莽“货泉”;官渡峡潘家沟出土的东汉铜釜(量器)。汉代青铜器11件、青铜冼8件。 “大吉羊(祥)”镜面砖一块,残存篆书阳文“大吉”二字,已改琢为砚。黔江区珍藏。
唐钟
唐代铜钟,黔州都督赵国珍铸造,原存郁山镇开元寺,今藏黔江区文管所,国家一级文物。全国已发现8口铜钟之一,复制品陈列于北京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铜质,钟高143厘米,口围240厘米,口径78厘米,重约400公斤,钟顶为双龙蒲牢。钟体布玉版纹,腰铸月形图,腹镌刻“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珎(珍)”,顶铸“大吉大利,愿平安”等字。
土司夫人墓志
1946年,在正谊乡(今冯家坝镇)渔滩官坟堡出土酉阳二十世土司冉跃龙庶夫人白氏墓志碑,今存黔江区文管所。碑质砂石,高45厘米,宽40厘米,厚7厘米,天长2厘米。碑锤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文林即黔江知县戴可彦撰碑文。墓志事绩与《冉氏家谱》载相符。1982年,鉴定为三级品。墓主白氏,酉司大江里(今后溪)人,白玉槐之长女,生于明万年十五年(1587年),卒于崇祯四年(1631年)。夫人与秦良玉同时率兵援辽阳,平奢乱,屡立战功。
恐龙化石遗址
恐龙化石点位于黔江区东南15公里的正阳乡群众村三阳岭,周围0.5平方米的山梁下有恐龙化石出土,发现102厘米的股骨1块,牙齿1颗,以及脊椎、尾椎、趾、踝、臂骨等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三阳岭恐龙化石中有鸭嘴龙、巨龙、肉食类龙等,距今7000万年前,为白垩纪晚期,为研究渝、鄂边区地质提供了古生物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红土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红土弯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距城20公里的冯家坝镇茶花村北1公里的红土弯老屋基洞,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经四川省文管会专家初掘,发现化石100多件,多为古动物化石,有哺乳动物20种、爬行动物1种、鸟类1种、无脊椎动物2种,共24种。并采到800多件石器及材料,有石制品、半成品、原材料、残片等,显然是一个石器场。专家认定:属更新世中晚期,相当于考古学的旧石器时代。
岩棺葬
黔江区古为濮、巴部族居地,史称“溪洞部族”或“溪洞蛮”,到处留下了他们的悬棺葬、岩棺葬的足迹。石柱龙河中游两岸下路乡约40里的石岩上尚存岩棺葬群130多处,双庆乡羊耳坡有94穴,三星乡玉皇殿有65穴,下路乡白岩有44穴,四方石有43穴。岩墓穴,一般凿在离地面5米以上的悬岩陡壁上。黔江区的官渡峡,秀山自治县的酉水,彭水自治县郁江的悬崖上都发现有岩棺葬和悬棺葬的遗迹。
汉墓群
汉武帝在今渝东南地建置涪陵县,汉官、汉人、官兵即进入了这一地区,这里的少数民族就以中原交往了。因此,这一地区发现了众多的汉墓,出土了汉砖、汉币等汉代文物。石柱西沱汉墓群,发现有5处,17座,出土有钱币等数10件遗物,汉砖数以千计。彭水郁山镇郁江东岸台地上发现了大量汉墓,出土了数以万计的有几何纹、汉字或图案的汉砖。汉墓很大,黔江九龙乡一处汉墓,人称“皇城堡”。
凤池山

位于黔江白石、杉岭两乡交界处,距县城68公里。川鄂边黔江庚戍起义誓师地遗址。主峰海拔1330米,仅一人工开凿的小道可攀缘而上,途中有巨石阻隔,山上有天生池,池边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修建的观音寺,温朝钟的起义指挥部设在这里。清宣统三年(1911年)1月,温朝钟在此誓师起义,攻占黔江城,由于清军追剿,半月即失败。
红军树

位于黔江水市乡水市村南2公里处有1株200余年的皂桷树。水市曾为川黔要道,是个集镇,贺龙两次到此买马,将马拴在皂桷树上。1934年5月,红三军进攻彭水,宿营水市,贺龙在皂桷树下召开大会,部署战斗,次日凌晨,贺龙骑龙向皂桷树及乡亲们告别。1997年8月1日,在树下竖“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碑”。说来也怪,“文革”中,皂桷树枯萎将死;粉碎“-”后,则逐渐长发嫩枝绿叶,换发青春。人们管叫它名“红军树”。
万涛故居
位于黔江冯家坝镇桂花村,距县城22公里。建筑为四合大院,有砖土结构围墙,中有一天井,有正房、厢房、前厅,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有屋23间。正房东侧第一间就是1904年1月20日为万涛诞生地。万涛同志于1923年7月到西南重镇重庆求学,受萧楚女主笔的《新蜀报》的影响,后来成为中央鄂西巡视员、鄂西特委副书记、红四军第二路党代表、湘鄂西特委副书记、红三军政委等职。故居门前有一株大桂花树,它标志着万涛思想飘香万里。
历史名人
范长生
范长生(公元218-318年),一名延久,又名重久,字元。丹心(黔江)人,天师道首领,西晋时大成政权(都成都)丞相,封为天地太师.西山侯。
范长生生于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时,汉室衰微,群雄割据,战乱不已,生灵涂炭。范长生的青少年时代,正值三国时期。他目睹连年纷争战乱,百姓苦不堪言,深感痛心疾首。
蜀后主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涪陵郡(郡治在今彭水县郁山镇)反,车骑将军邓芝率兵征讨。平定后,朝廷为免再生事端,将涪陵五千余户强行迁往成都,其中即有范长生一家。当时,一些处于战乱的人们,为摆脱现实苦难的困扰和寻求精神的寄托而贩依宗教。因此, 由张道陵创建的“天师道”,在成都一带盛极一时。饱受战乱与歧视之苦的范长生,也加入了天师道,长期住在成都西山(青城山)。因他注重信义,博学多才,深得天师道教徒的敬服,被拥为成都一带天师道的首领。
西晋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李特率关中汉中人蜀流民的起义军队,攻入成都,建立了大成政权。不久,李特在战斗中牺牲。李流、李雄接领余部,广招贤才,充实力量, 以图东山再起。范长生对流民起义军十分同情,亲自出山, 以其天师道首领的声望,为其筹集粮秣,招募兵马,给予了李氏队伍有力支持。李氏队伍重振声威。李流死,李雄继位,都郸城,后再次攻占成都。李雄因敬慕范长生的才德和威信欲让位于范。长生固辞,仍回西山。
西晋永兴元中(公元304年),李雄称成都王,年号为建兴。西晋光照元年(公元306年),李雄称帝,改元宴平,国号大成,并约法七章,剔除苛法。88岁的范长生似乎看到了振国安民的希望之光,便从西山到成都造谒李雄。李雄率百官亲迎,拜范长生为丞相,加号“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西山侯。此时的范长生已是耄耋之年,李雄则年方三十,老少同心,君臣和谐。在范长生“清心寡欲,敬天爱民”的涉世宗旨影响下,在其“休养生息,薄赋兴教,切莫穷兵黩武”的劝导下、大成宽和政役,轻徭薄赋,建官学,兴文教,端风化,罚不妄举,刑不滥及,恩威远播。来称臣依附的人增多,大成一度昌盛。
范长生“博学多能”(《资治通鉴》语),尤精书法。其笔触豪放,‘饱满大方,与慕容倍、王猛齐名。另著有《蜀才易技》十卷,被明朝著名学者杨升庵誉为“西山蜀才”。东晋大兴元中(公元318年),范长生以百岁高寿辞世。后人在青城山为其立庙,尊崇他为“长生大帝”。故里黔江县城,也建有范公祠,直到1990年扩建新城才拆迁。清康熙初年,彭水于迁乔乡水田坝,为纪念双丞相范江长而修建遂家寺院----长生观,占地750平方米,建筑面积588平方米,现为小学校舍。
赵国珍
赵国珍(?--768),苗族,牂牁郡充州人(今贵州遵义一带),少数民族首领赵君道之后。唐朝实行“羁糜”州制,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长官,“以夷制夷”,地得以出任黔州(治彭水)都督府都督。他兼任数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黔江自治县文物管理所珍藏的唐钟上镌刻着“金紫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兼黔府都督御史大夫持节充本道观察处置选补等使汧国公赵国珎(珍)”。
唐朝中期,天宝年间(742?/FONT>755年),南诏(今云南)阁罗凤叛乱,屡犯成都、黔州。宰相杨国忠兼剑南节度使,遥制其务,数吃败仗。中书舍人张渐,以赵国珍有武略,熟知南方地形、民俗,推荐委之重任,定能取胜。杨国忠遂奏请玄宗帝,诏任黔州都督府。
赵国珍奉诏证讨阁罗凤叛乱。他强将增兵,重守边防

网站标签:黔江区简介,黔江区行政区划,黔江区地图
相关推荐
  • 王庄子村

    王庄子村  王庄子村位于宋道口镇政府北偏东3.5公里处。有188户,639口人。主要姓氏有王、张。  据《滦县志》载,明永乐二年属滦州长港社,由山西山后陆州王...

  • 小店村

    小店。位于定兴镇南端,西邻拒马河,是典型的农业村。人口1426人。耕地1353亩。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豆类、蔬菜等,还有部分花卉种...

  • 龙溪乡

    天台县龙溪乡位于天台县西南部,总面积70.8平方公里,属七山半水分半田,工业基础薄弱,人均收入只有二千多元,村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和外出打工为主,收入增长...

  • 大洋街道

    大洋街道位于江苏盐城亭湖区。下辖:  320902008001111海悦社区居委会  320902008002111通榆北村社区居委会  320902008003111盐海社区居委会  320902008...

  • 西里社区

    办公地点:万源西里40栋西侧平房  所管辖区:  万源辖区西里一、西里二、西里三、东风院工作站  负责人:  书 记:陶莹主 任:王建华  办公电话:88...

  • 太平乡

    太平乡位于昌图西北16公里,距102国道10公里。全乡区域面积10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4129亩,辖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877人。  太平乡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具有...

相关分类

地名轮播

皖ICP备19001157号-2